用友财务软件要在这篇免费会计实操做账的文章中给财务会计人员带来: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理解?怎么计算?相关的会计实操做账知识,这篇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理解?怎么计算?会计实操做账技巧的图文教程详细解了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理解?怎么计算?的相关账务处理技巧,一定对您学习会计知识有帮助。
利息保障倍数是什么?
1、利息保障倍数,也被称为已获利息倍数。它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一项指标,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
2、债权人一般通过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来衡量债务资本的安全程度,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则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
3、利息保障倍数可以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也能反映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
4、利息保障倍数不仅仅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5、如果企业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该大于1。
6、利息保障倍数过低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如何计算?
首先我们要掌握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
其次,我们来看下如何运用该公式:
计算息税前利润(EBIT):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计算利息费用:我国会计实务中将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且不单独记录,作为外部使用者,我们一般不能取得准确的利息费用数据,所以我们计算时采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也就产生一定的误差。
上述全部内容是用友软件下载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有关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理解?怎么计算?的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免费会计分录指导,免费会计做账技巧指导,免费会计做账流程指导等,希望能够给你免费学习会计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理解?怎么计算?的技巧上带来帮助,如有不理解的会计知识,欢迎您加入财税交流社群。
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