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从什么时候开始摊销

网站首页会计做账 正文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从什么时候开始摊销

admin 2020-10-04 会计做账 120 ℃

用友财务软件要在这篇免费会计实操做账的文章中给财务会计人员带来: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从什么时候开始摊销相关的会计实操做账知识,这篇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从什么时候开始摊销会计实操做账技巧的图文教程详细解了在账务处理过程中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从什么时候开始摊销的相关账务处理技巧,一定对您学习会计知识有帮助。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从什么时候开始摊销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当月开始计提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从什么时候开始摊销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案例分析

例:甲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经董事会批准自行研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12年度研发支出为800万元,其中费用化支出200万元,资本化支出600万元.该公司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2012年7月1日达到预定用途.税法规定,研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假设甲企业对该新技术采用直线法按3年摊销,无残值,会计上每年的利润总额均为1 0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该新技术采用直线法按5年摊销,无残值;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2012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600-600/3×6/12=500(万元),无形资产计税基础=600×150%-600×150%/5×6/12=81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10-500=310(万元).这31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不是全部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有多少确认?怎么确认?

会计处理与分析

1. 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之间自行研发过程中的会计分录:借:开发支出--费用化200、--资本化600;贷:银行存款等科目800.2012年7月1日形成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借:无形资产600;贷:开发支出--资本化600.同时,将"开发支出--费用化"科目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企业于2012年7月份开始对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2012年无形资产的摊销额=600÷3÷2=100(万元),会计分录:借:费用类科目100;贷:累计摊销100.

2012年的会计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按税法规定,2012年可以税前扣除的无形资产摊销额=900÷5÷2=90(万元),2012年的应纳税所得额=1 000-100+10=910(万元),2012年应纳所得税=910×25%=227.5(万元),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227.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27.5.2012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如表1所示:

2012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0-100=500(万元);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50%-按"实际成本×15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50%-90=810(万元);辅助性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00%-按"实际成本×10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00%-600×100%÷5÷2=540(万元).

资产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而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10万元并不能全部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中,辅助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540-500=40(万元),由于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实际成本×50%"加计摊销的部分,所以这部分暂时性差异可以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

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0;贷:所得税费用10.计税基础与辅助性计税基础的差异=810-540=270(万元),由于考虑了"实际成本×50%"可计摊销的部分,所以这部分暂时性差异不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

2. 2013年该无形资产的摊销额=600÷3=200(万元),会计分录为:借:费用类科目200;贷:累计摊销200.

2013年的会计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按税法规定,2013年可以税前扣除的无形资产摊销额=900÷5=180(万元),2013年的应纳税所得额=1 000+20=1 020(万元),2013年应纳所得税=1 020×25%=255(万元).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25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5.

2013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

2013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0-100-200=300(万元);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50%-按"实际成本×15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50%-90-180=630(万元);辅助性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00%-按"实际成本×10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00%-60-120=420(万元).

资产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而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30万元并不能全部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中,辅助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420-300=120(万元),由于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实际成本×50%"加计摊销的部分,所以这部分暂时性差异可以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20×25%=30(万元),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0万元,递延所得税增加了20万元.

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贷:所得税费用20.计税基础与辅助性计税基础的差异=630-420=210(万元),由于考虑了"实际成本×50%"可计摊销的部分,所以这部分暂时性差异不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

3. 2014年该无形资产的摊销额、所得税等的计算及相关会计分录与2013年相同.

2014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如表3所示:

2014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0-100-200-200=100(万元);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50%-按"实际成本×15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50%-90-180-180=450(万元);辅助性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00%-按"实际成本×10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00%-60-120-120=300(万元).

辅助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300-100=200(万元),可以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200×25%=50(万元),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30万元,递延所得税增加了20万元.

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贷:所得税费用20.计税基础与辅助性计税基础的差异=450-300=150(万元),这部分暂时性差异不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

4. 2015年该无形资产的摊销额=600÷3÷2=100(万元),会计分录为:借:费用类科目100,贷:累计摊销100.

2015年的会计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按税法规定,2015年可以税前扣除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额=900÷5=180(万元),2015年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80=920(万元),2015年应纳所得税=920×25%=230(万元).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23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30.2015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如表4所示:

2015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0-100-200-200-100=0(万元);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50%-按"实际成本×15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50%-90-180-180-180=270(万元);辅助性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00%-按"实际成本×10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00%-60-120-120-120=180(万元).

辅助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180-0=180(万元),可以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80×25%=45(万元),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50万元,递延所得税减少了5万元.

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计税基础与辅助性计税基础的差异=270-180=90(万元),这部分暂时性差异不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

5. 2016年该无形资产摊销期结束,不再摊销.2016年的会计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按税法规定,2016年可以税前扣除的无形资产摊销额=900÷5=180(万元),2016年的应纳税所得额=1 000-180=820(万元),2016年应纳所得税=820×25%=205(万元).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20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5.2016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如表5所示:

2016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0-100-200-200-100=0(万元);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50%-按"实际成本×15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50%-90-180-180-180-180=90(万元);辅助性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00%-按"实际成本×10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00%-60-120-120-120-120=60(万元).

辅助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60-0=60(万元),可以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60×25%=15(万元),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5万元,递延所得税减少了30万元.

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3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0.计税基础与辅助性计税基础的差异=90-60=30(万元),这部分暂时性差异不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

6. 2017年该无形资产摊销额为0.2017年的会计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按税法规定,2017年可以税前扣除的无形资产摊销额=900÷5÷2=90(万元),2017年的应纳税所得额=1 000-90=910(万元),2017年应纳所得税=910×25%=227.5(万元).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227.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27.5.2017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如表6所示:

2017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0-100-200-200-100=0(万元);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50%-按"实际成本×15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50%-90-180-180-180-180-90=0(万元);辅助性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00%-按"实际成本×100%"计算的税法累计摊销额=600×100%-60-120-120-120-120-60=0(万元).

辅助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0(万元),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0×25%=0(万元),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5万元,即递延所得税减少了15万元.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1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5.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从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当月开始摊销,在这里小编要指出的是,增加"辅助性计税基础"计算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内部研发形成的享受税收优惠的无形资产的会计摊销期大于税法摊销期及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

上述全部内容是用友软件下载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有关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从什么时候开始摊销的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免费会计分录指导,免费会计做账技巧指导,免费会计做账流程指导等,希望能够给你免费学习会计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从什么时候开始摊销的技巧上带来帮助,如有不理解的会计知识,欢迎您加入财税交流社群。

·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个税起征点调整后会是什么样?

·受托代销商品款属于存货吗

·电子承兑拆分打错了可退回吗

·支付旅游开发项目设计费账务处理

·新企业第一次报税去税局需要带什么资料?

·跨月的利息收入怎么做账

·当月收到发票不抵扣怎么入账?

·申请补贴的费用如何入账?

·进口增值税已付发票未到如何入账

·税务登记证变更法人需要哪些资料?

·挂靠建筑公司没有票据怎么做账?

·2019一般纳税人减免附加税吗

·物流企业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怎么减征

·税务核定征收增值税开具发票账务处理怎么做?

·用畅捷通t3软件怎么结转月末损益?

·租税联动是什么意思

·进项税抵扣联怎么做账?

·汇总转账凭证为什么按贷方设置?

·跨年度租金收入分期纳税的涉税处理

·预收的货款转营业外收入摘要怎么写?

·子公司借钱给母公司要交税吗

·零申报时资产负债表为什么不能填零

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