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回迁房的税务处理

网站首页合理避税 正文

房地产企业回迁房的税务处理

admin 2020-10-04 合理避税 152 ℃

今天用友erp要在这篇免费企业合理避税技巧中讲解有关房地产企业回迁房的税务处理的税务实操内容,在这篇房地产企业回迁房的税务处理中我们通过图文教程讲解了免费的合理避税知识,免费的中小企业避税方法,还为您详细描述了在税务筹划中房地产企业回迁房的税务处理的相关避税技巧。

房地产企业回迁房的税务处理

营改增以后,对于回迁房总局层面并没有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各地也没有对此问题的税政解读解释,房地产企业回迁房的税务处理成为一个难点。回迁房涉及税收政策较多,本文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回迁业务中各税种政策适用做详细解析。

一、增值税问题解析

营改增后并没有对“回迁房”有专门的定义和国家层面的税收政策,但营改增后的增值税政策大多延续了营业税时代的政策,在梳理营业税有关回迁房的政策后发现,营业税时代的相关文件明确了两个问题,一是纳税人取得的征地补偿费不征营业税;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不承担地价的土地上开发回迁安置房,按照不含土地的成本价视同销售征税营业税。

结合营业税时代的政策原理,我们认为:纳税人取得的政府征地和房屋的补偿款不征增值税。这是因为:一方面,从拆迁行为本身看,必须由政府主导才能执行,因而无论是征地补偿、房屋补偿,还是青苗补偿、安置补偿,都是由政府参与的拆迁行政行为所支付的对价;在支付方式上,无论是由政府直接支付,还是通过拆迁公司支付,或者通过抵销地价的方式由开发商直接向拆迁户支付,均为政府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具有非经营性质。

另一方面,从免税政策规定看,根据财税[2016]36号附件3第一条第(三十七)项规定,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免征增值税,即政府征用土地给予的补偿款免税,但房屋等地上建筑物的补偿款是否免税却不明确,因而需要借助民法和行政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考察分析。民法方面,《物权法》146、147、182、183条定义了“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房地一体化原则: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该建筑物、构筑物受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应当按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并退还相应的出让金。行政法方面,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分别是由《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土地管理法》调整。《补偿条例》规定了房屋补偿、搬迁安置补修、停产停业补偿三类内容,同时在第十三条指出:“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上述规定归结为一点就是“征地补偿必然伴随着地上建筑物、附着物以及青苗等补偿,“房屋补偿”的实质也是对政府回收土地的补偿。所以总体上看,对于“征地补偿款”、“房屋补偿款”、“青苗补偿款”等应借助房地一体化的原则合并处理,即上述费用都是在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过程中支付的对价,应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行为适用同一税收政策,免征收増直税。

二、企业所得税问题解析

回迁房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货币回购、产权调换。货币回购是房地产企业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成本支出,根据回购的方式不同以市场价或拆迁补偿协议约定的优惠价确认收入,业务较简单。而以非货币性形式支付的拆迁补偿支出、安置及动迁支出、回迁房建造支出,由于其行为的特殊性,会计和税务处理有所不同,下面仅以产权调换加以分析。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视同销售货物。《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七条规定,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确认收入(或利润)的方法和顺序为:(一)按本企业近期或本年度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二)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三)按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确定。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具体比例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第三十一条规定,企业以非货币交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其成本:

1.换取的开发产品如为该项土地开发、建造的,接受投资的企业在接受土地使用权时暂不确认其成本,待首次分出开发产品时,再按应分出开发产品(包括首次分出的和以后应分出的)的市场公允价值和土地使用权转移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算确认该项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如涉及补价,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还应加上应支付的补价款或减除应收到的补价款。

2.换取的开发产品如为其他土地开发、建造的,接受投资的企业在投资交易发生时,按应付出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和土地使用权转移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算确认该项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如涉及补价,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还应加上应支付的补价款或减除应收到的补价款。

由以上规定可知,产权调换方式回迁房的成本以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和土地使用权转移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算确认该项土地使用权的成本,换出开发产品即回迁房应视同销售,以国税发〔2009〕31号)第七条规定的三种方式在回迁房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

房地产企业回迁房其他税种的税务处理

一、土地增值税处理

国税发[2006]187号文件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发生所有权转移时应视同销售房地产,其收入按下列方法和顺序确认:1.按本企业在同一地区、同一年度销售的同类房地产的平均价格确定;2.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当年、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20号)第六条规定,房地产企业用建造的本项目房地产安置回迁户的,安置用房视同销售处理,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确认收入,同时将此确认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拆迁补偿费。房地产开发企业支付给回迁户的补差价款,计入拆迁补偿费;回迁户支付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补差价款,应抵减本项目拆迁补偿费。

可见,开发商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其在房屋回迁业务中对等置换出去的新建房屋应按视同销售房地产规定确认收入,同时将此确认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拆迁补偿费。 

二、契税处理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关契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134号,以下称“134号文”)第一条规定,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其契税计税价格为承受人为取得该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全部经济利益。(一)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其契税计税价格为成交价格。成交价格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市政建设配套费等承受者应支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及其他经济利益。(二)以竞价方式出让的,其契税计税价格,一般应确定为竞价的成交价格,土地出让金、市政建设配套费以及各种补偿费用应包括在内。怎么理解134号文的上述规定呢?还需要追根求源,追溯至契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契税暂行条例》(以下称“《条例》”)第四条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契税的计税依据为成交价格。《契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第九条规定,条例所称成交价格,是指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确定的价格。包括承受者应交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其他经济利益。因此,土地出让的契税计税依据为成交价格,即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确定的价格。

根据立法原则和规范文件制定管理办法规定,下位法不得违反上位法规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与命令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条例》、《细则》属于上位法,是行政法规、部门规章,134号文属于规范性文件是下位法,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适用规则,134号文不能违反上位法而重定义“成交价”,它只能是针对合同内支出进行规定。因此,134号文的成交价格列举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市政建设配套费等承受者应支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及其他经济利益,应是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确定的成交价格组成部分,否则,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之外支付的拆迁补偿费等项目不征收契税,如企业因为受到某钉子户的阻碍而支付的赔偿,则不属于合同约定的经济利益,不缴纳契税。134号文规定的“全部经济利益”也应是“合同约定的全部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土地出让合同价格包括拆迁补偿费的,应征收契税,合同之外支付的拆迁补偿费,不征税契税。

三、印花税处理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37号)规定,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此政策不适用房地产开发企业。

《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五条规定,产权转移书据,是指单位和个人产权的买卖、继承、赠与、交换、分割等所立的书据。房屋回迁合同,是指房地产开发公司对被拆迁户实行房屋产权调换时,与被拆迁户签订的按被拆迁人房屋原面积拆一还一给予同面积房屋回迁安置的合同,其实质是以不动产所有权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利益的交换,即特殊形式的房屋销售合同。可见,房屋回迁合同属于一种交换式的产权转移书据。另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62号)第四条规定,对商品房销售合同按照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因此,房屋回迁合同需要按照产权转移书据缴纳印花税,其计税依据为双方签订的商品房销售合同中所载金额。如果未标明金额的,则应按《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八条规定执行。即按金额比例贴花的应税凭证,未标明金额的,应按照凭证所载数量及国家牌价计算金额;没有国家牌价的,按市场价格计算金额,然后按规定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房地产企业回迁房的税务处理,根据以上知识点的分析与整理,对于增值税我们认为:纳税人取得的政府征地和房屋的补偿款不征增值税;对于企业所得税,我们认为换出开发产品即回迁房应视同销售。相关的其他小税种请大家关注上文。

上述图文避税技巧是用友软件下载参考各大税务局网站,税法书籍为税务会计人员编辑的房地产企业回迁房的税务处理的相关避税资料,希望对你免费学习税务避税技巧房地产企业回迁房的税务处理的过程中有帮助,如有不理解的税务知识,欢迎您进入财税交流社群。

·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个体户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计算方法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银行开承兑汇票的条件

·销售不动产统一发票有什么用

·其他收益会计科目编码多少

·小规模纳税人印花税减征政策是怎样规定的?

·余热发电业务如何做会计处理

·公司承担的社保需要申报个税吗

·分公司独立核算总公司怎么纳税?

·水利建设基金需要计提吗?

·发票已到可以先抵扣后入账吗?

·以子公司股权设立新公司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

·公司购买10万理财产品账务处理

·进项税额转出可以进营业外支出吗

·农机设备原来没抵完的进项税能不能退回

·哪些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

·运费发票没到,可以先计提费用成本吗?

·开票必须要走对公帐户吗

·股权转让企业所得税政策如何规定

·未交增值税借方余额

·营业利润率如何计算?

·小企业购进商品的会计分录处理

·应付职工薪酬总账贷方余额是什么意思

·个体工商户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比例

·应收账款清查采用的方法

·纳税申报方式有哪些

·发票章丢失会带来哪些风险?

·软件企业退进项税怎么处理?

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最近发表